印度国防部宣布大规模审查武汉股票配资平台,矛头直指中国零部件
在6月30日中印防长会谈的余温尚未散去之际,印度政府迅速转向,于7月2日宣布对军备物资展开全面审查,目的是彻底禁用中国零部件,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,并加强本国军事装备的自主性。此举看似果断,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感到意外。背后发生了什么,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。
中印防长会谈后的微妙外交波动
展开剩余88%6月30日,中国外交部就中印防长会晤作出了回应,强调了双方已经建立的边界问题特别代表机制、政治指导原则协定和多层级的军事外交沟通渠道。中方表达了继续通过谈判处理边界争端、加强边境管控,并共同维护和平的意愿。然而,这份外交沟通的默契并未持续太久。仅仅两天后,印度国防部便宣布启动一项涉及全面审查的军事采购行动,目标明确——消除所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。
印度陆军设计局高官曼恩直言不讳,称消除中国零部件是陆军的首要目标,并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列为关键任务。7月2日,印度正式发布的国防采购规定明确禁止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,但这场看似彻底的审查却暴露出许多漏洞。有报告指出,印度一些供应商通过虚报本土化率,甚至借助第三国转运,巧妙绕过禁令。尤其是在无人机、反无人机系统等敏感领域,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依然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印度的军事供应链。
供应链审查的漏洞与挑战
即便印度国防部计划引入外部机构对供应链进行深入调查,以更严密的审查成本和技术转让,但现实却依旧复杂。今年2月,由于涉及中国零部件,印度已经紧急叫停了400架无人机的订单,而随着5月印巴局势的紧张,印度的审查行动进一步升级。
莫迪政府的去中国化战略看似迅速而决绝,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。印度政府此举显得急功近利,而它的政策转向也引发了不少猜测,印度是否能如愿以偿摆脱对中国的依赖,仍然充满不确定性。
印度稀土战略:雄心与现实的巨大差距
莫迪政府的雄心不仅体现在去中国化的防务策略上,在关键矿产领域,特别是稀土资源的开发上,印度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激进姿态。印度拥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,但中国却控制了全球约90%的稀土磁铁生产。尤其是在今年4月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,印度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为应对这一挑战,印度政府迅速推出了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,计划投资350亿至500亿卢比,以大幅提升国内稀土产量,目标是扮演“中国替代者”的角色。在国内,印度政府通过放开私营企业勘探许可,支持开采潜力大的20个矿区,同时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。对外方面,印度积极拓展在非洲、拉美地区的矿产资源合作,力求在美日澳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。
稀土产业面临技术与成本瓶颈
然而,印度在稀土领域的挑战远非想象中简单。技术短板成为了最大的障碍,特别是在稀土的分离和精炼技术上,印度仍落后于中日两国。印度目前探明的稀土储量为690万吨,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海滩砂矿,这些矿石品位低、提取难度大,环保压力更是无法忽视,导致开采成本居高不下,缺乏国际竞争力。
此外,印度的稀土产业链并不完整,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和稳定的电力供应,规模化生产遥不可及。即便如此,印度在寻求突破时也面临着时间上的巨大压力。路透社指出,印度若要建立一个可行的本土供应链,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。而在这段时间里,印度稀土战略能否奏效,还充满了变数。
印度制造业的艰难转型
更令印度尴尬的是,国内产业链的脆弱性已开始反噬自身。印度最大的车企玛鲁蒂铃木不得不削减电动车生产目标,原因正是稀土部件的短缺。行业专家预测,由于稀土供应问题,印度汽车生产可能会普遍延迟2至6个月,价格上涨5%左右。而石墨商人的抱怨则更为直接,尽管印度本土有产品,但制造商们依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的产品,因为中国在规模和价格上的优势,依然无法被超越。
莫迪政府曾寄希望于通过大力推进“印度制造”来实现自给自足,但现实却一次次给其雄心泼冷水。曾被寄予厚望的“230亿美元生产关联激励计划”如今也遇到了挫折。计划实施仅四年,便未能如预期那样发展壮大。根据路透社的报道,政府决定不再将计划扩展至14个试点行业之外,并且没有延长执行期限。公开数据显示,该计划的目标完成率仅为37%,补贴发放不足8%。一些印度智库学者也感叹,如果这样的大型计划都失败了,印度制造的未来将何去何从?
稀土战略的未来:突破技术壁垒或许是一线希望
未来几年,印度稀土产业的前景可能会取决于它能否突破技术、成本和产业链这三大瓶颈。若能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攻克技术壁垒,结合持续投入推动产业升级,印度或许有机会在中低端稀土加工领域分一杯羹,承接部分来自中国的转移需求。然而,即便如此,要想撼动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,挑战依旧巨大。
中国在稀土产业中的资源储量、精炼技术、成本控制和市场规模构成了多重优势,印度短期内很难迎头赶上。莫迪政府的战略虽然雄心勃勃,但在面对现实的挑战时,也许还需要调整策略,审慎前行。
结语:摩擦与调整中的中印博弈
从中印防长会谈桌上的握手,到印度急于清查军事装备中的中国零部件,再到莫迪政府在稀土领域的激进布局,印度的对华战略转向,勾画出两国关系复杂的博弈局面。尽管印度决心推行去中国化战略,但面临的技术瓶颈、产业短板以及全球市场竞争,仍让这一切变得扑朔迷离。莫迪的宏大棋局,究竟能否突破现实的桎梏,尚无定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网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