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吴伟锋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)今年暑期,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湄职院”)鞋类专业师生携手福建辉腾鞋业开展暑假公益实践活动,为仙游县郊尾镇埕边村82位留守老人送上定制爱心鞋武汉股票配资平台,并现场开展脚型数据采集与足部健康义诊。
活动现场,学生分成3个服务小组,分别负责脚型测量、健康咨询和鞋品发放。“鞋子合不合脚,只有脚知道。老人家随着年龄增长,脚部会出现骨质增生、足弓塌陷、脚趾变形等变化,普通鞋款很难适配。”该学院鞋类专业教师许松青一边指导学生操作,一边向村民解释。现场展示的脚型数据平台显示,此次受助的82位老人中,65%存在拇指变形外翻、脚底着地点磨损等足部问题,其中重度变形者占12%。
此次捐赠的爱心鞋专门针对这些问题设计:防滑橡胶鞋底纹路加深增强抓地力,鞋头加宽避免挤压脚趾,鞋面采用透气网布面料减少闷汗,后跟处的弹性海绵垫更是能缓冲行走压力。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制鞋工艺、人体工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,从鞋型设计、制板研发到成品成型全程参与。
“每一道工序都要考虑老人穿着的舒适度,这种带着温度的实训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参与制作的鞋类专业学生柯炫杰说。拿到赠送的爱心鞋,现场好几位老人迫不及待穿上新鞋,反复试走,感慨这鞋头不挤脚,走路也不打滑,比集市上买的舒服。
这场温暖乡村的公益行动背后是该学院“一学期一双鞋”特色培养模式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度融合。作为鞋类专业的特色教学模式,“一学期一双鞋”打破传统课堂局限,要求学生每学期聚焦真实社会需求完成一双成品鞋全流程制作,从选题调研、方案设计到材料选型、工艺实现,全程对标行业标准与用户痛点,实现“做中学、学中创”的实践育人目标。此次为留守老人定制爱心鞋,是该模式精准对接乡村需求的一次实践。
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福建辉腾鞋业,为项目提供了全链条支持。企业捐赠环保EVA中底材料,使成品鞋重量较普通老人鞋减轻20%,派出技术总监每周到校开设“工艺优化课”,手把手指导学生掌握老人鞋耐磨加固、防滑处理等核心技术。
“我们开放企业的材料实验室和工艺标准库,就是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生产场景中成长。”企业负责人杜逸文介绍,通过参与公益项目,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,积累了乡村老人脚型数据,为后续老人鞋品研发奠定了基础。这种“院校出技术、企业供资源、乡村得实惠”的合作模式,让产教融合真正落地生根。
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陆宇立表示,当学生看到老人穿上自己做的鞋子露出笑容,眼神里的职业认同感是任何课堂都教不会的。这种将专业实践与乡村需求深度对接的模式,不仅成为鲜活的教材,还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此次活动是湄职院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实践之一。下一步,湄职院将联合更多企业组建“乡村振兴技能服务队”,让技术惠民的暖流持续涌动在田间地头,让产教融合的爱心之花在乡村绽放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股票配资平台
阳美网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